來源:廊坊傳媒網時間:2020-11-10 17:36:44
廊坊傳媒網訊 (記者 馬穎劼 視頻 侯昊蘇)不愛喝茶,不愛打牌,唯獨喜歡做樂器,現年70歲的楊連興有些不一般。他憑悟性自學,精通十多種中西樂器,還熱衷改造、制作樂器,一些冷門樂器經過他的制作被眾人所熟識。
家住光明西道街道匯源名居小區的楊連興,是廊坊市美聯制動裝置有限公司退休工人,也是一名“樂器迷”。楊連興自幼喜歡音樂,對各種樂器情有獨鐘。那時沒有足夠資金購買樂器,楊連興動手制作,自娛自樂。
“我父親喜歡唱戲,那時候都唱樣板戲,每個單位都有宣傳隊。我看人家拉的那個樂器挺好,就自己嘗試做做。”楊連興說。
這個興趣愛好一堅持就是幾十年。退休后的楊連興為了方便自己研究樂器,特意將自家的兩間地下室改造成為制作室和演奏室。
走進楊連興家的地下室,馬頭琴、二胡、大管、小管、擂琴、擰擂……映入眼簾的是墻上那十余把不同的樂器,這里儼然成了一家樂器行。
楊連興將這些樂器的性能、制作過程一一作了介紹。談到制作關鍵點,他還興奮地拿起樂器彈奏起來……對樂器知識的了解及其制作過程的嫻熟掌握,讓人很容易產生這樣的錯覺:他應當是科班出身的樂器專業人士。
在眾多的樂器中,記者被一件由葫蘆做成的樂器所吸引。“這件叫做火布斯的蒙古族樂器是憑著記憶做出來的。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,還對它進行了改造,當時有什么我就用什么,就地取材,做這個主要是讓大伙認識一下少數民族的樂器。這個是馬頭琴,是別人送給我的……”說起這些樂器,楊連興如數家珍。
制作樂器并不是一件輕松的事,繪圖、選材、做胚、調校和定音,考驗的是腦力、眼力、聽力和體力,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能含糊。除了火布斯,楊連興還改造制作了二胡、熱瓦普、擰擂等樂器。雖然過程辛苦,但他樂此不疲。
不光會制作,沒有經過專業培訓的楊連興還擅長各種器樂演奏。每次他制作出一件新樂器,總是自己先進行演奏,根據演奏效果再反復多次進行調試改進,直到自己滿意為止。
藝術往往都是相通的,愛好樂器的楊連興,對于歌曲創作也很有興趣。他創作的曲目內容大多數是歌頌家鄉廊坊的,至今已創作出《快樂廊坊》《廊坊之夜》《廊坊花兒紅》等多首歌曲。今年國慶中秋長假期間,楊連興還帶著自己創作的曲目參加了安次區首屆打擊樂音樂節。
楊連興說:“我認為咱們廊坊人就應該歌頌廊坊。我總想著要為廊坊做點事。希望我能登上廊坊的春晚舞臺,通過演奏我的作品來宣傳家鄉。”